网站首页 >> 综合 > >> 正文

剻通劝韩信自立为王,是因为韩信功高震主,还是为自己的野心?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2023-08-20 14:52:57     作者:    

很多人都知道韩信,知道他是著名的""兵仙"",在西汉开国历史的宏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韩信一生攻城略地无数,功成名就后却受刘邦猜忌怀疑,被用计从封地抓回都城软禁,最后死在了吕后手中,死之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我后悔不听蒯彻的计谋啊""。蒯通是什么人?给了韩信什么建议?让韩信后来发出如此感慨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看这位西汉开过历史上看似微不足道,却又不可忽视的奇谋士蒯通,他为什么要劝韩信自立为王?又为什么在韩信不听自己意见时不转投他人呢。

蒯通的出身

蒯通的家世出身记载了了,出生于秦末汉初的范阳固城,本来叫蒯彻,因为和汉武帝重名后世史家为避讳将其名改为蒯通。在他出现前是做什么的,是谁的学生,甚至年纪都不清楚。后世史学家们也没有考证到更多的有关蒯彻的历史资料,只知道他擅长纵横术,还写过关于战国权变的书。可能以相面为生。


【资料图】

图一 蒯通画像

蒯彻的出现

秦末起义军将领武臣接到陈胜的命令往北去攻打赵地,这个时候蒯通就突然出现了。原来武臣打仗前请蒯通测这一仗的胜败结果,能否旗开得胜。蒯通当时应是一个有名气的相术师,但是他的报负绝不是只做一个相术师,就自告奋勇去说降范阳县令。蒯通前去游说范阳的县令时简单自我介绍后,运用游说策略,先说范阳县令马上要死了,自己来提前吊唁,来立马引起徐公的注意,然后又说因为遇到自己,徐公就不用死了,一惊一喜让范阳县令不得不追问蒯彻怎么回事。

图二 武臣画像

蒯彻跟当时的范阳县令徐公陈说利害关系。首先摆明在范阳县令徐公当县令的时候根据大秦律法残杀了很多人。现在秦朝律法严苛君主残暴,百姓活不下去揭竿而起,天下大乱,秦朝的律法已经行不通了,而那些被残杀的人的父亲兄弟儿子们就要借此机会来找你报仇了。蒯彻的分析有理有据,徐公也明白即使那些人是按律法处刑,在暴乱的时候难免就有人报复掌刑的官员。

接着又解释说为什么祝贺徐公遇到自己就能获得活路,因为很巧派来攻打赵地的武信君派人来问问他此次出征的凶吉,而蒯彻告诉武臣直接攻破城池取得范阳太危险了,用我的策略就不用打仗,只要发个檄文就可以得到千里城池。成功说服武臣同意高官厚禄招降。

那么是什么策略呢?就是让让范阳县令带头投降,武臣给范阳县令恩惠荣耀,并且用华贵的马车载着徐公到各地炫耀。这样还没有投降而又想投降的都城将领们就会争相前来投奔了。果然武臣用了这个策略,燕赵的三十多座城池都来归降了。

蒯通一出现就帮助陈胜部下的起义军不战而得三十多城,可以说不光使自己青史留名,也免去了一场生灵涂炭。

蒯通追随韩信

蒯通和好友安欺生曾到项羽手下谋求任用,但是项羽不用他们计策只想封他们爵位,他们不能实现自己的报负大展自己的才华,不但不接受还逃走了。在蒯彻说降范阳令后五年,蒯彻以韩信谋士得身分出现在韩信身边。蒯彻是怎样到韩信身边,又为什么选择做韩信的谋士呢?

图三 安期生画像

蒯彻在《史记》里都没有自传,史书上也没有生平的一些详细记载,只是在别人的列传里或多或少提到了他,在投奔韩信麾下前,蒯彻在项羽手下也呆过一段时间,逃走后选择了投奔韩信。其中在张耳的传记中写道了蒯彻在韩信手下当谋士时的几件事。

在韩信准备攻打齐国时,郦食其说降了齐王,韩信本来准备停止进攻,这时蒯通又出现了。蒯通问韩信:""汉王有诏令让将军停止进攻齐国吗?""并且给韩信分析汉王明知郦食其说降齐国却不下令停止进攻的原因。韩信听从了蒯通的建议继续攻打齐国。后人都认为是韩信蒯彻嫉妒郦食其,其实主要也是防止中刘邦的计谋不得已的自保。

图四 韩信画像

韩信攻下齐国后想做齐王,请求暂代齐王镇守齐国。刘邦虽然生气,但还是听了张良的计策假装高兴大方地封了韩信为齐王。这个时候实际上形成了三股最强势力就是刘邦、项羽、和韩信。各个势力集团都明白这是最关键的时刻,谁能争取到韩信谁就会赢得天下。因此项羽派武涉去劝韩信联合楚王攻打刘邦,其实韩信一开始也是跟随的楚王,但是不受重用,而后改投汉王,汉王手下的都是识才之人,再三推荐韩信,韩信才得以展露将帅之才。韩信犹豫后,以刘邦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拒绝了武涉。

图五 武涉画像

这时候蒯彻又出现了,蒯彻也看出了天下胜负的关键是韩信,都在拉拢观望韩信最终决定。蒯通做了一个大胆决定,说服韩信自立为王,如果蒯通说服韩信自立,那么蒯彻就可比刘邦身边的张良萧何,项羽身边的范增等人。蒯通报负不小,也想做主君的肱骨之臣,所以选择追随韩信是一早看出韩信自立为王的潜力。

蒯通假装疯癫

蒯通在以后又多次劝谏韩信,开始韩信总是说再想想,但是总是不下决心,在最后一次劝诫韩信听从建议并抓紧时间行动后,韩信仍然犹豫不决,认为自己对大汉功不可没,不会受害,就拒绝了蒯彻的建议。

蒯彻多次建议无果的情况下,对韩信失望至极,已经可预见的韩信死亡,所以要想办法自保脱身,便假装疯癫当巫师了。

此时的蒯彻是无法转投他人的,首先就是他给了韩信这个建议,如果转投他人,韩信就为了自保不会放过他,要杀他灭口。而且韩信心意已决即使蒯通不投他人,时间长了韩信为了自己稳妥还是会杀了蒯通,所以蒯通只能装疯卖傻,即使传了出去也是疯话。

蒯通的历史评价

史书上对蒯通的记载不多,但是每一次出现就是精彩绝伦。太史公虽然没有给蒯通写传记,但是对蒯彻的计谋评价很高。尤其蒯通献计攻齐可以说是一计杀三大才,烹了郦食其、骄了韩信、死了田横。

结语:蒯通谏言的失败,想通过韩信自立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也化为泡影。如果不是韩信临死说出来蒯通曾经的计谋,那么后人就不知道蒯通曾经谏言韩信三分天下,和刘邦项羽鼎足而立。韩信虽然是为了表明自己清白被冤枉,却差点害死蒯通,幸好蒯通为自己辨解:犬吠非其主,在那个情况下不算叛国。韩信的感叹也间接肯定了蒯通的谋略见识。这里要说的是蒯通除了想通过韩信完成自己的理想报复外,还有一点就是很敬佩韩信,在韩信被灭族时还冒死救了韩信的一个后代。

图六 影视剧中蒯通

蒯通劝韩信自立为王

蒯通能有机会说降范阳县令徐公,是因为武臣请蒯通来看吉凶,蒯通才能了解情况进而分析提出策略。在劝韩信自立为王时,蒯彻先是以一个看相人的身份去见了韩信。蒯通为什么以一个相面的身份去见韩信呢?除了本身蒯彻就是一个相面大师外,还因为古人的迷信特别严重,蒯彻希望通过看相这一神奇点来说服韩信自立为王。从迷信入手这一点来说,蒯彻不是专业的谋士了,可能这也是劝说失败的原因之一。

在韩信同意蒯通给自己看相后,蒯通从面相、背相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蒯通并没有确定韩信一定会怎样,这就是相术,算命等的精髓,总是模棱两可。

接着就在韩信的追问下帮韩信分析,汉王现在受挫,难以自救,已经达到极点。项王亦是如此,现在就是你帮谁谁就得天下。但是我却有一个对你更好的计策。那就是三分天下,形成鼎立之势,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然后您就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徐图天下。

此时的蒯通劝韩信自立为王完全是从当时的形势上来分析的最利于韩信的一种选择,极力劝韩信为自己利益出发,也是蒯彻希望通过韩信自立来达到自己的追求。

韩信感念刘邦知遇之恩,不肯背信弃义。最主要的原因是韩信自己对刘邦封给自己的齐王很满意,韩信的人生理想就是做一个齐王。韩信并不知道刘邦已经开始忌惮他,封齐王只是在迷惑他。而后蒯彻的分析只是列举好多君臣关系转变的列子,但这些列子都不能说明刘邦一定会容不下韩信,不能使韩信下决心自立,而其中最主要的功高震主,赏无可赏,必死的结局却是一带而过。

图七 汉王刘邦画像

蒯通虽然看透了刘邦等人,却没有谏言韩信成功。这里面虽然有韩信对刘邦的感激,还有韩信本身的性格及抱负不同,最主要就是当时的韩信在认知上还是想回到秦统治以前的状态,根本没有统一天下的想法。蒯通没有摆正真正的利害关系。无论是相面的结果还是实际情况的分析都给韩信心里留下不一定那么糟的感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更多

科技新闻

+更多
学术性探讨性取向问题(关于学术性探讨性取向问题简述)
,你们好,今天0471房产来聊聊一篇术性探讨性取向问题,术性探讨性取向 [详细]